無尖不商,不是無奸不商

這世界,往往最不缺聰明人,缺的是:有智慧的人!

有人說,「無奸不商」是用來形容商人賺錢只為了個人利益,但其實原來的意思不是這樣的,原來是的寫法是「無尖不商」,這個「尖」可不是「奸詐狡猾」的「奸」。

原來,古時候開米行,買賣穀米都是用升或斗來量的,商人每次賣米的時候,都要把米放在斗上,把米堆的滿滿尖尖的,叫做「添頭」,讓買的人高興,在古代,許多賣糧食的商人都會這麼做,意思就是盡量「讓利」,才能贏得回頭客人的意思。

當時,做生意的人相信,如果稱東西的時候缺斤短兩,掌管福祿壽的神仙就會懲罰他們,所以「無商不尖」的讓利行為是古代商人做生意奉守的黃金法則,但也是一種經過時間驗證的成功秘訣。

但由於有些的商人太過功利於自身的利益,想輕鬆賺快錢,賤買貴賣,因此才有「無奸不商」的說法,但事實上,「無尖不商」才是做生意的本分。

很多生意人,都有非常洞悉人性的敏銳本領,但要看你這個能力是用來「利他」,還是「利己」?

其實,商人做生意「將本求利,自賣自誇」自是合理,也無可厚非,尤其在資訊年代,如果不懂行銷,根本難有能見度,無法得到消費者的共鳴,但重點是,你誇的是不是「言過其實」的呢?

無尖不商,被委屈的「商道」

就像賣產品,比如網紅賣西瓜,咬了一口西瓜,如果真實感受連自己都覺得不甜,水分又少,此時若為了業績選擇告訴客人西瓜非常甜,而且飽滿多汁,保證好吃,這樣的搞錢生意其實做不了多久,因為買貨的客人最後還是會覺察,然後馬上心生警惕,這樣的生意路,剛開始或許真能創造業績,但後面卻會越做越窄,而且,如果誇讚的言過其實,把沒有的說成有,或是有欺詐的行為,那就真的成為十足的「奸商」了。

其實,「無尖不商」也是一種「洞悉人性,了解人性」的經商智慧,也是一種「讓利」的傳統商道,在利益面前,人們往往會怦然心動,一不小心就見利忘義,投機鑽營,所以說:「利益」是光照人性的影子,在它面前,一切與道德有關的本質都會一覽無遺。

因此,後來「無尖不商」才會慢慢演變成「無奸不商」的諷刺說法,變成了一個被委屈的成語,甚至讓人慢慢忘記「無尖不商」這個說法的由來,成為了一種被委屈的商道。

所謂秤桿上的福祿壽,也是這個道理,「缺斤少兩」損失的是商人自己的福氣,很多人看不透這個道理,看的是短線,看不見長遠的部分,幾年前我去一家火鍋店吃飯,菜色豐富,蔬菜新鮮,高麗菜是翠綠的,農場直送,味道平實,但食材新鮮,因此生意越來越好,門口經常大排長龍,但是,生意越來越好的同時,店內員工沒有增加人手,食材青菜品質反而下降,青蔥沾料為了節省成本也混了其他菜料。

很多上班族無奈選擇,吃在嘴哩,明白在心裡,等到有相對的選擇條件時,馬上轉移,以長遠來看,只是分鐘的榮景,財富總有一個「自然平衡」的規律。

所以,不管你是否少年得志,一帆風順;或是生不逢時,懷才不遇,生命總會找一個機會,讓你的財富保持在生命中應有的數字,就像幸福有個守恆的定律,一個人能否幸福,就取決於一個人是否能正確看待自己和世界的關係。

一位北大校長曾在畢業典禮上致詞,題目就是:「吃虧就是占便宜」,這句母親送給他的名言,很多人可能認為這是天性懦弱的藉口,但這位校長卻把它分成三階段的人生價值觀。

第一階段,年齡尚輕,把這句話當成天性懦弱的藉口,盡量避免衝突。

第二階段,當作面對失敗的理由,少了懊悔和內疚

第三階段,成年後,把它當成遠離名利的信念,保持內心的安寧。

這世界從不缺聰明人,缺的是有智慧的人,在這人人自詡聰明的時代,「笨」也成為了一種天賦,能贏到最後的人,未必能有多聰明,但一定有耐得住的心性,也能挺得住苦生活,面對利益時大智若愚,有時,與其做一個愚蠢的聰明人,不如當一個聰明的笨人。

沒有人願意慢慢變富,成大事,不在於力量的大小,而是在於能堅持多久?是否懂得與時間做朋友?

當一個人把所有的便宜都佔了,很快,就沒有人要跟你做生意了,因為任何事做得太滿,都容易惹來事端,多給人家一些,讓客人覺得你這邊懂得讓利,生意反而做得長久,而做生意有長遠的眼光,細水長流,才能以永久生意興隆。

就像,要長成一顆參天大樹,必須先深深的努力往下札根,在抵達璀璨光明之前,只能先步步穿過漫漫長夜,在寒冬的大地中經歷風雨寒冬,才能活出自己的挺拔與繁茂,甚至能帶來更多的庇蔭。

心靈理財小故事:這世界沒有白走的路,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數

有位老鎖匠一生修鎖無數,技藝高超,收費合理,深受人們的敬重,當老鎖匠老了,為了不讓技藝失傳,他挑中了兩個年輕人,準備將一身技藝傳給他們。

一段時間後,兩位年輕人都學會不少本領,但最終只有一個人能得到真傳,老鎖匠於是決定對他們進行一次考試。

老鎖匠準備了兩個保險櫃,讓兩個徒弟去打開,誰花的時間短,誰就能得到老師傅的真傳,結果,大徒弟用了不到10分鐘就打開保險櫃,二徒弟卻用了半個小時。

老鎖匠很隨意地問他們:「保險櫃裡有什麼?」只見大徒弟的眼中放光:「師傅,裡面有很多錢,黃金條塊和珠寶,雖然時間不夠,但還是真的讓人看花了眼。」老鎖匠轉身問二徒弟同樣的問題,他支吾了半天說:「師傅,我沒看見裡面有什麼,我只專注打開鎖。」

老鎖匠說:「我收徒弟是要把他培養成一個技藝高超的鎖匠,他必須做到心中只有鎖而無其他,對錢財視而不見。否則,稍有貪心,登門入室或打開保險櫃取錢易如反掌,最終害人害己, 因為修鎖的人,心中都要有一把不能打開的鎖。」說完,宣佈二徒弟為他的正式接班人。

當一個人見利忘義,投機鑽營,或許能快速佔到便宜,但卻不符合長期的展,我們的價值判斷和行為模式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,但是,善的分界不在他人,而在我們自己的內心。

莫言:「有時我們看錯人,不是因為瞎,而是因為善良」,善良或許不總是得到善待,但世界沒有白走的路,每一步都算數,接受每一個階段的自己,同時學會保護自己,學會分辨和選擇,大家也要記得,善良如果沒有牙齒,就是軟弱,在面對惡意和冷漠時,也不能被動的承受,要有足夠韌性和智慧去保護自己的赤誠與善良。

文章的摘錄於: 劉依沛新書 你所應該擁有的財富,絕對不是只有金錢而已》

上善若水,您可以按讚分享,或購買書籍,如果您想給自己或朋友一份不貴又有意義的禮物,書籍會是一個很棒的選擇,除了實體書可以書店或線上購買之外,電子書也是不錯的選擇,大量購書捐贈團體也可以帶動閱讀的行動。

購買連結 金石堂 博客來 讀墨 讀冊 電子書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